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进英
全宋诗
释进英,住潭州报慈寺。
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偈三首。
禅师名进英
出于罗氏。
其先吉州太和人
少孤。
性敏慧。
龆龀中日诵千馀言。
通诗书大义。
与群儿嬉游。
侮玩之气出其上。
亲旧爱敬之。
使著逢掖为书生。
辄病至与死
母泣曰。
吾始娠。
梦有乘空语曰。
儿出家则病有瘳矣。
于是击钟梵放。
誓于佛前。
使依集善寺洞隆为童子。
年十八试所习。
得度具戒。
即欲游方参道。
母有难色。
于是庵于母室之外。
名曰精进。
谛味宗师之语。
而励精于道。
君子称孝悌焉。
母殁。
心丧三年。
去游江淮
一时大宗师多所参扣。
晚见真净禅师
闻其夜参。
贬剥诸方。
黄檗临济
云门接洞山机缘。
为入道之要。
擿其疑处以启问。
师恍然大悟。
真净密可之。
佛印禅师
名重一时。
尤重许可。
独以师为俊彦。
尝以铁觜呼之。
自是丛林想闻其风彩。
元祐中
出世长沙之开福
十年
殿阁崇成。
宗风鼎盛。
又五年弃之。
北游五台
遍览圣迹。
复还庵于梁山
衲子益奔趋之。
政和甲午
衡阳道俗。
迎居花药之天宁。
师于真净之道。
力行而博施之。
得语言三昧。
尝示众曰。
报慈有一公案。
诸方未曾结断。
幸遇改旦拈出。
各请高著眼看。
遂趯下一只鞋云。
还知遮个消息么。
达磨西归时。
携提在身畔。
又曰。
与么上来猛虎出林。
与么下去惊蛇入草。
不上不下。
日轮杲杲。
喝一喝云。
潇湘江上碧溶溶。
出门便是长安道
又曰。
山门寂寞无可祗待。
诸禅德。
夜来思量得一段因缘奇特。
准拟今日供养大众。
及乎升座。
忽然忘却。
而今卒作不辨。
且望大众。
智不责愚。
不为怪笑。
宣和三年
退归旧庵。
虽齿高而精进不替。
常中夜礼佛作息饮食。
不肯与众背。
丛林信其诚。
民俗化其教。
一节三十年。
终始不渝。
四年十二月
灭干梁山
进英
字拙叟
吉州太和罗氏子也。
幼孤。
母怜之。
性慧敏。
龆龀中。
日诵千馀言。
通诗礼大义。
与群儿嬉游。
侮玩之气出其上。
亲旧爱敬之。
使著缝掖为书生。
辄病至与死
母许以出家。
寻愈。
遂为僧洞隆童子。
年十八。
试所习得度。
受具戒。
即欲经行诸方。
以观道。
报劬劳之德。
其母有难色。
于是庵于母室之外。
名曰精进。
士大夫喜其为人。
赋诗为赠。
极称道之。
母殁。
心丧三年。
修白业为冥福。
即游淮海。
所至少留。
当时号明眼尊宿遍谒之。
晚见云庵
闻贬剥诸方。
黄檗临济
云门接洞山机缘。
为入道之要。
擿其疑处以启问。
师恍然大悟。
如桶底脱。
佛印禅师
丛林号大宗匠。
有盛名。
慎许可。
独以师为俊彦。
师有爽气。
喜暴所长。
以激后学三十年。
一节不移。
佛印
呼为铁喙。
初开法长沙之开福
十年之间。
殿阁崇成。
寻弃之。
翩然游五台
遍览圣迹。
乃南还。
梁山
天下衲子益追崇之。
政和甲午
衡阳道俗。
迎住花药之天宁。
劝请皆一时名公卿。
师以教外别传之宗授上根。
以沤和般若化道俗。
老益康强。
精进不替。
尝中夜礼佛。
作息饮食。
不肯与众背。
丛林信其诚。
民人化其教。
宣和三年冬
谢事复庵梁山
明年腊月
示疾蝉蜕。
其激扬大事。
游泳语言。
有三录行世。
曰报慈。
曰雁峰。
曰游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严儒北宋
全宋文·卷三二六
严儒天禧中朝请大夫尚书都官员外郎、知梁山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警玄北宋 943 — 1027
全宋诗
释警玄九四三~一○二七),真宗大中祥符中避国讳改为警延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俗姓张
智通禅师出家,年十九为大僧。
后谒鼎州梁山观禅师,观殁,辞塔至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仁宗天圣五年卒,年八十五。
五灯会元》卷一四、《禅林僧宝传》卷一三人传。
今录诗五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27 【介绍】: 僧。
江夏人俗姓张
真宗大中祥符中避讳易名警延
少出家,年十九为大僧。
梁山观禅师
后住大阳山明安寺。
临终前书偈寄侍郎王曙,投笔而化。
禅师名警玄
祥符中。
避国讳易为警延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住持金陵崇孝寺。
往依以为师。
年十九。
为大僧。
听圆觉了义经。
问讲者。
何名圆觉。
讲者曰。
圆以圆融有漏为义。
觉以觉尽无馀为义。
笑曰。
空诸有无。
何名圆觉。
讲者叹曰。
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以益之。
政如以秽食置宝器。
其可哉。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鼎州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指壁间音像。
曰此是吴处士𦘕。
拟进语。
急索曰。
遮个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底。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曰何不道取一句子。
曰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献偈曰。
我昔初机学道迷。
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辩古终难会。
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
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
夜放乌鸡带雪飞。
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奉。
一时声价藉甚。
殁。
辞塔出山。
大阳
坚禅师
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乃受之。
咸平庚子岁也。
谓众曰。
廓然去。
肯重去。
无所得心去。
平常心去。
离彼我心去。
然后方可。
所以古德道。
牵牛向溪东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牵牛向溪西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不如随分纳些些。
渠总不妨。
免致捞扰。
作么生是随分。
纳些些底道理。
但截断两头。
有无诸法。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若能如此者。
法法无依。
平等大道。
万有不系。
随处转辘辘地。
更有何事。
僧问。
僧迁化。
向什么处去。
曰。
亡僧几时化。
僧曰。
争奈相送何。
曰。
红炉𦦨上绦丝缕。
叆叇云中不点头。
见僧种瓜。
问曰。
甜瓜何时可熟。
对曰。
即今熟烂也。
曰拣甜底摘来。
对曰。
什么人吃。
曰不入园者。
对曰。
未审不入园者。
还吃也无。
曰汝还识他么。
对曰。
虽然不识。
不得不与。
笑曰。
去。
其僧后病。
入延寿堂看之。
问曰。
是身如泡幻。
泡幻中成办。
若无个泡幻。
大事无因办。
若要大事办。
识取个泡幻。
作么生。
对曰。
遮个犹是遮边事。
曰。
那边事作么生。
对曰。
匝地红轮秀。
海底不栽花。
笑曰。
乃尔惺惺耶。
僧喝曰。
这老汉。
将谓我志却(即兴阳剖禅师)。
神观奇伟。
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越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年八十。
坐六十一
叹无可以继其法者。
以洞上旨诀。
叶县省公之子法远
使为求法器。
传续之。
尝注释曹山三种语。
须明得转位始得。
一曰。
作水牯牛是随类堕。
注曰。
沙门转身语。
是异类中事。
若不晓此意。
即有所滞。
直是要伊一念无私。
即有出身之路。
二曰。
不受食是尊贵堕。
注曰。
须知那边了。
却来遮边行李。
若不虚此位。
即坐在尊贵。
三曰。
不断声色是随处堕。
注曰。
以不明声色。
故随处堕。
须向声色里。
有出身之路。
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
答曰。
声不自声。
色不自色。
故云不断。
指掌当指何掌也。
予尝作随类堕偈曰。
纷然作息同。
银碗里盛雪。
若欲异牯牛。
与牯牛何别。
作尊贵堕偈曰。
生在帝王家。
那复有尊贵。
自应著珍御。
顾见何惊异。
作随处堕偈曰。
有闻皆无闻。
有见元无物。
若断声色求。
木偶当成佛。
今并系于此。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
其略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停笔而化。
赞曰。
延嗣梁山观。
同安志。
嗣先同安丕
云居膺
洞山之门。
为高弟也。
大阳盛时。
有承剖两衲子
号称奇杰。
卒至于不振。
惜哉。
远录公
则洞上正脉。
几于不续矣。
呜呼延之知人。
可以无愧也。
阳禅师警玄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金陵崇孝寺。
师往依之。
年十九为大僧。
听圆觉。
即能辩屈讲者。
讲者叹曰。
是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益之。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山指壁间观音像曰。
此是吴处士画。
师拟进语。
山急索曰。
此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者。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山曰。
何不道取一句子。
师曰。
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山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师献偈呈解。
山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师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
一时声名藉甚。
山殁。
出山至大
坚禅师
欣然。
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咸平庚子岁也。
师神观奇伟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逾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浮山远公居众时。
尝参师于大阳。
师以腊高无可继法之人。
一日喟然谓曰。
洞上一宗。
如悬丝欲断。
惟汝兴之。
曰。
有平侍者在。
师以手指𮌎云。
平此处不佳。
又捏拇指叉中。
示之云。
伊向去当死于此。
于是以皮履布裰付
嘱令求人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作偈。
王曙侍郎
偈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掷笔而化。
遗嘱云。
瘗全身十年无难。
当为大阳山打供入塔。
后果为平侍所戕。
平亦坐是返俗。
流浪无依。
为虎所食。
师言验矣。
受大命。
得青华严。
转付履裰。
嗣师法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丘无逸北宋
全宋诗
丘无逸,一作水丘无逸
仁宗皇祐初屯田员外郎、知梁山军
(《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
嘉祐中成都府路转运使(《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
终知随州(《伐檀集》卷上《哭丘随州无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景宪北宋 1015 — 10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1 【介绍】: 开封襄邑人,徙居洛阳字正国一字定国
张师德子。
仁宗天圣四年,以父任为将作监簿
大理评事卫尉寺丞,知榆次县通判齐二州,均有能名。
后为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东转运使,属官不法者多被举刺。
神宗熙宁初户部副使
极论抚宁、啰兀两城不可守,又谏阻在陕西以交子易钱之计划。
集贤殿修撰,迁河东都转运使
元丰初河阳,次年徙同州
居官不畏强御,性至孝,颇为时所称。
全宋文·卷一○四三
张景宪一○一五——一○八一),字正国襄邑(今河南睢县西)人,祖去华洛阳
师德次子,尹洙婿。
天圣四年,以荫授将作监主簿,迁太祝,监西京商税院,迁卫尉寺丞,擢知并州榆次县通判棣州,移齐州,知梁山军海州
嘉祐初,使湖北较定茶税,改开封府判官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转运使
治平三年,授京东转运使
熙宁二年,为三司户部副使奉使北鄙、西陲,授河东转运使
历知瀛州河东同州房州
元丰四年,以太中大夫兖州,未赴而卒,年六十七。
范纯仁张公行状》(《范忠宣公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三○有传(传谓卒年七十七,误,今从《行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绎北宋 1021 — 10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8 【介绍】: 洛阳人,一作开封人字和叔
仁宗庆历初进士
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刊定《前汉》。
英宗时判刑部,又为实录检讨官,与修《仁宗实录》。
神宗朝至翰林学士检阅二府除罢官职事,撰《拜罢录》。
后出知广江宁等州府,兼经略安抚使
曾坐事贬建昌军
全宋诗
陈绎一○二一~一○八八),字和叔洛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开封人
仁宗景祐中廷试误用韵被黜。
庆历二年(一○四二)再举,为别试第一(《临川集》卷二八《雪中游北山广州使君和叔同年》),历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集贤院校理,勘定《前汉》。
英宗初,同判尚书刑部,预修《仁宗实录》。
神宗熙宁时,为陕西转运副使
直舍人院,出知邓州兼本路安抚使
元丰初,知广州兼本路经略安抚使,改太中大夫龙图阁待制、知江宁府,因事夺职贬建昌军
哲宗立,复太中大夫
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八。
有集三十卷,已佚。
事见《苏魏公集》卷六○《太中大夫陈公墓志铭》。
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陈绎一○二一——一○八八),字和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庆历二年进士,调梁山军判官嘉祐三年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英宗时仁宗实录院检讨官
神宗朝,累迁知制诰,除翰林学士,以侍读学士邓州
还知通进银台司权开封府
历知、庐、广等州。
哲宗立,以太中大夫密州
元祐三年正月卒,年六十八。
见《太中大夫陈公墓志铭》(《苏魏公集》卷六○),《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安人字公准
进士
钦州军事推官
钦地多瘴疠,乃请徙州濒水,画地建置,公私便之。
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县通判常州
广南西路提点刑狱荆湖北转运使
兵部员外郎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浚通泰州海安如皋漕河,出滞盐三百万,计得钱八百万缗,升制置发运使
诸蛮起事,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悉击平之。
卒于桂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缘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鼎州梁山,嗣同安志禅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善冀
全宋诗
释善冀,住鼎州梁山,乃青原下十世,梁山岩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师远
全宋诗
释师远俗姓鲁合川(今甘肃庆阳)人。
常德府梁山廓庵。
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七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希夷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石鼓希夷禅师者,亦临济宗,嗣无用全,为灵隐二十八代,塔永安别苑,今存《和梁山远禅师牧牛十颂句法》,与梁相伯仲,而理趣超卓,殊有过之。
一、寻牛。
只管区区向别寻,不知脚底已泥深。
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
二、见迹。
枯木崖前岐路多,草窠里混觉非么。
脚踉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错过他。
三、见牛。
识得形容辨得声,戴嵩从此妙丹青。
彻头彻尾浑相似,仔细看来未十成。
四、得牛。
牢把绳头草放渠,几多毛病未曾除。
徐徐蓦鼻牵将去,且要回头识旧居。
五、放牛。
甘分山林寄此身,有时亦踏马蹄尘。
不曾犯着人苗稼,来往空劳背上人。
六、骑牛还家。
指点前坡即是家,旋吹铜角出烟霞。
忽然变作还家曲,未必知音肯伯牙
七、忘牛存人。
阑内无牛趁出山,烟蓑雨笠亦空间。
行歌行乐无拘系,赢得一身天地间。
八、人牛俱忘。
惭愧众生界已空,个中消息若为通。
后无来者前无去,未审凭谁继此宗。
九、返本还原。
灵机不堕有无功,见色闻声不用聋。
昨夜金乌蜚入海,晓来依旧一轮红。
十、入廛垂手。
者汉亲从异类来,分明马颔与驴腮。
一挥铁棒如风疾,万户千门尽豁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冯忠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蔡州汝阳人字贯道
尹焞学。
高宗绍兴中,为黔州节度判官,后知梁山军
有《涪陵纪善录》。
全宋文·卷四○一一
冯忠恕字贯道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绍兴初黔州节度判官十八年十月,由朝请郎、知巴州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为学师尹焞,尝辑其师在涪旧闻,为《涪陵纪善录》一卷,又与祁宽等记《语录》五卷。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八,《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宋元学案》卷二七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莘老南宋 1107 — 11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1164 【介绍】: 眉州青神人字起莘
唐杜甫十三世孙。
高宗绍兴间同进士出身
累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以直显谟阁遂宁府
陈时政得失及防金备御事。
御史任内,极言无隐,凡众所指目者如周麟之王继先张去为,皆先后被劾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
孝宗即位,进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三议。
寻卒。
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杜莘老一一○七——一一六四),字起莘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
绍兴十年进士,授梁山学官二十五年珍州学官
历官礼、兵部架阁,迁敕令所删定官
二十八年太常簿,兼籍田司
寻除博士,迁秘书丞权吏部员外郎
绍兴三十一年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后以直显谟阁遂宁府
隆兴二年卒,年五十八。
见《宋史》卷三八七本传,《梅溪后集》卷二九《杜殿院墓志》,查籥杜御史莘老行状》(《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文准北宋 1061 — 1115
全宋诗
释文准一○六一~一一一五),号湛堂俗姓梁兴元(今陕西汉中)人。
初住豫章云岩寺,移居隆兴府泐潭寺
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
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五十五。
事见《石门文字禅》卷三○,《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诗三十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五
文准一○六一——一一一五),俗姓梁兴元府唐固(今陕西南郑)人。
八岁辞亲从沙门虚普游,后师真净
政和五年七月卒,年五十五。
见《石门文字禅》卷三○《泐潭准禅师行状》。
禅师讳文准
兴元府唐固梁氏子。
生始幼见佛像辄笑。
童牙不喜闻酒胾。
金仙寺沙门虚普乞食至其家。
师膺门酬酢。
始老成。
时年八岁。
即辞父母。
愿从普。
归授以法华经。
伊吾即上口。
元丰僧检童子较所习。
以籍名失后度。
师艺精。
坐年少。
不得奏名。
陕西经略范公过普庐。
普腊高。
应对领略。
师侍其傍。
伸辩详明。
进止可喜。
范公欲携与俱西。
师辞曰。
登山求玉。
入海求珠。
人各有志。
本行学道。
世好非素心。
范公阴奇其语。
度以为僧。
剔发。
既往依梁山乘禅师
呵曰。
驱乌未受戒。
敢学佛乘乎。
师捧手曰坛场是戒邪。
三羯磨梵行阿阇黎是戒邪。
乘大惊。
师笑曰。
虽然敢不受教。
遂受具足戒于唐安律师
遍游成都讲肆。
唱诸部纲目。
即弃去曰。
不求甚解去。
师昙演佳其英特。
抚之曰。
汝法船也。
南方有大开士。
沩山真如九峰真净者。
可往求之。
师拜受教。
与同学志恭。
诣大沩。
久之不契。
乃造九峰真净
问曰。
甚处来。
曰。
兴元府
问。
近离甚处。
曰。
大仰。
问。
夏在甚处。
沩山
真净展手曰。
我手何似佛手。
师罔然。
真净呵曰。
适来句句。
无丝毫差错。
灵明天真。
才说个佛手。
便成隔碍。
病在什么处。
师曰不会。
净曰。
一切见成。
更教谁会。
师服膺。
就弟子之列馀十年。
所至必随。
真净晚居泐潭。
师一日举杖决渠。
水溅衣。
大悟
走叙其事。
真净骂曰。
此中乃敢用藞苴邪。
自是迹愈晦。
而名愈著。
待制李景直豫章
仰其风。
请开法于云岩。
未几。
殿中监范公帅南昌
移居泐潭。
师辞辩注射。
迅机电扫。
衲子畏而慕之。
槌拂之下。
常数千指。
自号湛堂
每曰。
我只畜一条拄杖。
佛来也打。
祖来也打。
不将元字脚涴汝枯肠。
临济一宗不致冷落。
一日新到相看展坐具。
师云。
未得人事。
上座近离甚处。
曰。
庐山归宗。
师云。
宗归何处。
僧曰。
嗄。
师云。
虾蟆窟里作活计。
僧云。
和尚何不领话。
师曰。
是你岂不是从归宗来。
僧云。
是。
师曰。
驴前马后汉。
问。
第二上座近离甚处。
僧曰。
袁州
师云。
夏在甚处。
曰。
仰山
师曰。
还见小释迦么。
僧云。
见。
师曰。
鼻孔长多少。
僧拟议。
师云。
话堕阿师。
问。
僧你来作么。
曰。
特来问讯和尚
师云。
云在岭头闲不彻。
水流涧下太忙生。
僧云。
和尚莫暪人好。
师曰。
马大师为什么从阇黎
脚跟下走过。
僧无语
师云。
却是阇梨老僧
僧云。
有口道不得时何。
师云。
洞庭湖里倒撑船。
云居先驰到。
师问。
未离欧阜。
文彩已彰。
既到宝峰。
何吐露。
驰云。
目前有路。
师举起书云。
既是云居底。
为甚在宝峰手中。
驰云。
兵随印转。
将逐符行。
师云。
下坡不走拍一拍。
驰拟议。
师曰。
想先驰只有先锋。
且无殿后。
一日法堂上逢首座
便问。
自甚么处去。
座云。
拟与和尚商量一事。
师云便请。
座曰。
东家杯柄长。
西家杓柄短。
师云。
为甚拈起。
巩县茶瓶。
却是饶州瓷碗。
座云。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师云。
达磨大师叶屈。
座吐舌而退。
师在分宁
死心和尚
问。
你此回到山里么。
师云。
须去礼拜师兄。
云。
你来时善看方便。
师曰何故。
云。
我黄龙路滑。
师云。
曾跶倒几人来。
云。
你未到黄龙。
早脚涩也。
师云。
和尚何得闭门相待。
死心又问。
老你安许多僧。
只是聚头打閧了噇饭。
你毕竟将何为人。
师云。
因风吹火。
云。
乱糺作么。
师云。
从来有些子。
师却问。
和尚山中安多少众。
云。
四百人尽是精峭衲子
师云。
师子窟中无异兽。
云。
你来时也须照顾。
师云。
也待临时。
云。
临时作么生。
师云。
唤来洗脚。
云。
你川僧家开许大口。
师云。
上座从来此。
云。
三十年弄马骑。
问僧。
乡里甚处。
青州
师云。
近离甚处。
云云居。
师云安乐树下道将一句来。
僧无语
师却问傍僧云。
你道得么。
僧云。
某甲道不得。
请和尚道。
师云。
向北驴似马大。
僧云。
与么那。
云。
你鼻孔为甚在宝峰手里。
僧便喝。
师云。
水里火发。
见僧看经。
问。
看什么经。
曰。
金刚经。
师云。
经中道。
法平等。
无有高下。
是否。
僧云。
是。
师云。
为什云居高。
宝峰山低。
僧云。
法平等。
无有高下。
师曰。
你却做得个座主使下。
僧云。
和尚又作么生。
师云。
且放你鼻孔出气。
一日廊下见僧。
问。
你还会也未。
僧云。
不会。
师曰。
左青龙右白虎。
僧云。
向宝峰。
元来只是个卖卜巡官
师乃点指云。
上座今日不好。
僧云。
老汉败阙也。
师云。
路逢剑客须呈剑。
师问僧。
安乐
僧云。
无事。
师云。
你大有事在。
曰。
未审某甲有甚事。
师云。
近日上蓝金刚兴。
天宁土地相打。
僧无语
师云。
元来无事。
问僧。
何是上座得力处。
僧便喝。
师云。
好好相借问。
何得恶发。
僧又喝。
师云。
元来是作家。
僧以坐具便打。
师低头。
嘘一声。
僧云。
放过一著。
师云。
遮里不可放过。
随后便打。
师普说次。
众欲散。
忽问僧。
明来明打。
暗来暗打。
你作么生会。
僧便喝。
师云。
点即不到。
僧又喝。
师云。
到即不点。
僧云。
忽遇不明不暗来时。
又作么生。
师云。
今日天寒。
且归堂向火。
随后喝一喝便起。
一日上堂云。
宝峰一夜睡不著计较。
今日上堂揣腹搜胸。
总思量不就。
而今临时逼节。
事出急家门。
遂拈起拂子云
上座近日作得一柄子。
且权将供养大众。
乃掷下云。
竹根棕叶麻绳击。
样度天然别一家。
政和五年夏六月
𥨊疾。
首座问。
和尚近日尊位何。
师云。
跛驴上壁。
座云。
和尚也好吃一服药。
师云。
朽木搭桥。
座云。
知和尚不解忌口。
师云。
你作么生。
座拟进语。
师云。
你也好吃一服药。
七月二十二日
更衣说偈而化。
阅世五十五。
坐三十五
灵骨舍利塔石门之南原。
丞相张无尽制其碑。
谏议洪驹父叙语录。
名士李商老撰次逸事。
同门弟德洪觉范纪师行实。
其高道硕德。
可想见矣。
赞曰。
云居真牧和尚谓人曰。
出关走江淮
阅三十年。
参一十八人善知识。
于中无出佛果佛眼死心灵源湛堂五大士而已。
诚哉斯言。
盖真正宗师
考其全才。
此之难。
若佛果佛眼死心灵源之嗣。
固已光明于世。
湛堂开法日浅。
未有继其高躅者。
然览其遗编。
想其𮌎次。
信馀子未易跂及也。
觉范称准于真净之门。
所谓家名辩才气宇逸群者。
抑知言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钱盈南宋
全宋文·卷六○六四
钱盈怀安军金堂(今四川金堂西)人。
绍兴中进士第
淳熙四年梁山军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一之二四,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晁公溯南宋 111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济州巨野人字子西
晁公武弟。
高宗绍兴八年进士
以文章闻名于时。
官至朝奉大夫
有《嵩山居士集》。
全宋诗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
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历官梁山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梁山军
孝宗乾道初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
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
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八○
晁公溯一一一七——?
),字子西号嵩山居士又号箕山先生钜野(今山东钜野)人。
靖康元年,北敌发难,年仅十岁即随家人逃离汴京,东游吴楚。
次年十一岁时,父冲之留佐东道,败死于宁陵
绍兴初入蜀投靠姑丈孙涪州八年李焘同科进士及第
十年梁山二十五年留佐夔州路转运判官王珏三十年涪州军事判官隆兴元年梁山乾道元年眉州乾道二年升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既兼漕挽。
衰迟之年曾赴上都,再入江南
著有《嵩山》。
宋史》无传,事迹略见所作《悯孤赋》、《送子嘉兄赴达州司户序》、《梁山县题名记》、《自过犍为山水益佳》诗、《上张待制劄子》、《与李仁甫结交书》、《省斋记》、《王少卿墓志铭》、《程氏经史阁记》、《答苏小溪小简》、《上虞参政劄子》、《尽心堂记》、《与石通判劄子》等诗文及师璿嵩山集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